今天要為大家來介紹土壤選擇的基本小知識
讓剛開始養護植物的您有個好的開始!!
1.避免直接使用院子土壤
這並不是說院子土壤不適合用來種花,院子裡的土壤再裡面種上花也能活,但是用來作為盆栽土就有點欠缺。
關鍵是院子裡的土壤不夠疏鬆、容易板結,而且排水性也沒有保證,多為黃泥土,是比較粘重的,所以不適合直接作為盆栽土。
搭配比例是園土+混合堆肥土或腐熟的糞肥+泥炭或河沙5:3:2的比例混合,土壤就變得疏鬆、肥沃,且排水良好。
2.土壤不要填充到容器頂部
一些新手在種植物的時候喜歡把土壤加得滿滿的,雖然這樣坐並不會直接危害到植物,但是這樣坐對以後的澆水是非常不方便的,最好的辦法是在花盆的頂部留出2~3厘米的空間。
原因:如果盆栽土壤加得太滿,就容易造成澆水困難,水容易溢出來,且土壤容易濺出來,弄髒周圍的環境
3.定期更換盆栽土壤
一般來說,盆栽的土壤只能滿足植物一年的生長,長了2~3年,那就已經是極限了,而有的長4、5年的植物,盆裡面的土都快被消耗光了,更別提會有什麼營養。
你可能會認為換盆之後植物很難恢復,實際上盆栽在土壤半乾的時候換盆和簡單,在遮陰處養護兩周後慢慢見光,恢復時間只需3周左右就能完成,盆栽的土壤養分非常有限,如果是生長特別快的植物,一般是1~2年換盆一次,生長較慢的2~3年換盆一次,根系脆弱的就帶土換盆,保留部分護根土。
容器里的土壤一年後開始排水不好,盆底的土壤特別容易板結,營養物質耗光,就不能讓根系生長,而且更容易誘發病蟲。
4.盆栽土壤要根據植物和氣候選擇
如果忽視植物和當地的氣候,那就別想養好植物了,不同的植物需要搭配不同類型的土壤,如:多肉植物和仙人掌類的非常喜歡排水良好的土壤,不喜歡保水性好和粘重的土壤,而像馬蹄蓮、觀音蓮和綠蘿,則喜歡稍微有排水性的腐殖土。
選擇盆土的時候也要考慮當地的氣候,養護植物的環境也會影響土壤選擇,就算是室內和室外選擇的土壤都會有差別。
同樣的植物在乾燥高溫的地方和潮濕高溫的地方,選擇土壤自然是不同,雨水少的地方,土壤需要一定的保水性,雨水多就需要保證土壤排水性良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