照顧植物基本功,教您判斷如何正確的澆水

相信第一次購買植物的你,一定會碰到澆水的問題,買過植物的人應該常聽到「土乾再澆透」

然而明明就照著做了為何仍養不好植物呢?

今天教您該如何正確的判斷「土乾再澆透」

大家都說土乾再澆水,怎麼判斷「土乾」?

「土乾」為判斷植物澆水時機的重要依據,然而每種植物依耐旱程度不同

土乾的判斷標準也不同,進而影響其澆水的頻率,這就是澆水最難的地方!

低頻率-土完全乾燥再澆透

「完全乾燥」是較好掌握的,因為你只要將澆水間隔拉長至一個月,土通常就會是完全乾燥的狀態。

通常約2–4週澆透1次,適用於耐旱或具厚質葉片的植物。如虎尾蘭、龍舌蘭、多肉植物或仙人掌類植物。

中頻率-土表層乾燥再澆水

「土壤表層乾燥」是指土壤2指節深有乾燥再澆透。以大型植物來說,因盆土較為足夠

通常情形約1周澆透1次,視情況可延長至10天澆透1次。建議每周設定檢查日,例如在辦公室的植物可訂定每周五下班前做檢查,

若檢查時發現土壤還是濕的,代表在該環境中水分的蒸散速度較慢

則請延後幾天再澆水,嘗試個幾次就能找到一個屬於該環境的澆水頻率。

高頻率-土表面乾燥即澆水

以目測觀察土壤是否乾燥即可。約1周澆透2次以上,土壤表面有乾燥即可澆透。

有些照顧指示會寫「保持土壤在微濕的狀態」即是屬高頻率的澆水

例如鐵線蕨、豬籠草等植物類型,通常這類植物也需要很高的空氣濕度。